“红色薪火”理论宣讲团
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提出的“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,着力讲好党的故事、革命的故事、英雄的故事,厚植爱党、爱国、爱社会主义的情感,让红色基因、革命薪火代代传承”的重要指示精神,数学科学学院“红色薪火”理论宣讲团特推出“聆听铁人故事”理论宣讲栏目,旨在让数科学子继续大力弘扬大庆人艰苦创业、接力奋斗的精神;让数科学子继续大力弘扬大庆人敢于善于转化发展条件的精神;让数科学子继续大力弘扬大庆人讲求科学、“三老四严”的科学求是精神;让数科学子继续大力弘扬大庆人胸怀全局、为国争光、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奉献精神。
宣讲人
2021级数学四班吴仪
早在玉门油矿,周占鳌曾被誉为“天不亮的星星”,称 赞他为发展石油工业起早贪黑干活的主人翁精神。1959 年, 周占鳌由玉门油矿来到大庆参加石油会战。到了大庆,为甩掉中国贫油的落后帽子,这颗“天不亮的星星”以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和使命感,全身心地投入到开发大庆油田的火热斗争中。为提高施工水平和工程质量,他响亮地提出了“严 在针尖上,细在发丝上”,“宁要一个过得硬,不要九十九个过得去”的口号。在全战区引起了很大反响。
一次,南区某油井投产后,周占鳌去检查、回访。当他查到一口井的清腊装置时,发现在清腊保温套上有几滴油迹,其中一滴在焊口上。这滴油在他脑海里打了个问号,“是放喷时溅上的原油,还是其他原因?”他对这滴油怎么也放心不下。过了两天,他又专门来到这口井,只见焊口上还有油迹,他用手抹去油点。夜里,他翻来覆去睡不着,那滴油的影子在他脑海里转来转去。一种对油田认真负责的精神,驱使他第三次来到井上。这次,当他看见焊口上那滴油迹仍然存在时,断定是焊口出现了“砂眼”。随后他立即找来工程 车,把“砂眼”补上。采油队的领导和工人们感动地说:“过去只是听说周占鳌活细、认真,这回可见到了。”
干任何一项工作都有个标准。周占鳌也同样有他自己的工作标准,那就是:检验工程质量不只是满足一张验收单、合格证,而是对工作“完全”、“彻底”。在南区某排七井施工完后,这口井照例又评为质量全优井,拿到了甲方单位的验收单。当油漆工给管线补刷油漆时,发现有颗松动的螺丝。收工后,他把情况告诉了周占鳌。当晚,老周步行五公里赶到那口井,重新把螺丝紧牢。
周占鳌常说:“工程质量是油田的命根子,我们是油田 的主人,就要为油田负责一辈子。”基于这种觉悟,周占鳌 把干保险活。做放心人当作自己的座右铭,事事、时时自觉从严。1974 年,大庆党委授予他“最讲认真的人”的称号。
宣讲人
2021级数学二班马雨露
早在石油会战初期,大庆人心中就一直坚持勤俭建国、勤俭办企业的原则,十分注意搞好废旧器材的修复工作。
随着油田生产规模的日益扩大,器材和设备的消耗量逐年增加,每年都有很多废旧器材需要报废处理。为了挖掘企业内部潜力,做到物尽其用,给国家减少资金负担,1963年,供应指挥部率先成立了修旧队。全队人员共同努力,发挥才智,利用废旧材料搭建起一个简易厂棚,将因长期使用而破损的台钳、手钳、焊机等工具进行及时修复,同时,还承揽修复那些生产急需而供应又短缺的物料,满足生产建设的需求。修旧队对废旧器材视同宝贝,经过他们的巧手,这些废旧器材完全恢复了使用功能,又可以在钻井作业中冲锋陷阵了。
1970年以后,修旧利废车间、修旧小组等已在油田各生产单位遍地开花。各个单位大搞清仓查库、修旧利废,力求做到小材大用、短材长用、优材精用、缺材代用、一物多 用,“吃干榨尽”。
当时汽车修理厂的修旧大院,就是从一个修复组逐步发展壮大起来的。在这里,修旧队自制各种土设备20多台,建立了以焊、补、喷、镀、铆、镶、配、改、校、粘为主体的修复作业线,担负起各种汽车配件修复工作。仅1970年至1976年,就修复汽车配件94种、23万多件,价值520万元,其中包括汽缸体、水箱、工字梁、方向盘、瓦片等20几种配件,实现了10年不领新料,照样满足生产需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