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生工作
学生动态
首页 >> 学生工作 >> 学生动态 >> 正文
防范电信诈骗,这些知识你要知道!
发布日期:2022-10-18 点击数:

每年的下半年

总会有大一新生被骗的消息传来

骗子们会冒充各种身份,用各种形式来进行诈骗

对此,小数整理了近期来常见的诈骗形式

一起来看——

一、刷单返利诈骗

骗子发布网购刷单兼职信息,承诺在交易后立即向被害人返还购物费并额外提成,以“零投入” “零风险” “日清日结”等方式诱骗。刷第一单时,骗子会小额返利。当刷单交易额变大后,骗子就会以各种理由拒不返款。

冒充电商物流客服诈骗

骗子冒充电商、物流客服人员电话,能准确说出被害人的购物信息和个人信息,骗取信任。接着,以网购平台系统升级造成订单丢失、商品存在质量问题需召回等原因谎称能够办理退款,诱骗被害人下载网贷App或登录钓鱼网站,骗取或盗取资金。

三、网络游戏产品虚假交易

骗子在社交平台推广充值游戏币、游戏点卡优惠出售或优惠购买的广告,诱导被害人先付款,制作各种虚假游戏界面和充值界面截图,发送截图给被害人获取信任,对其实施诈骗。骗子在网上发布买卖游戏装备、游戏账号的广告信息,诱导被害人在虚假游戏交易平台进行交易,通过钓鱼网站窃取账号和密码,让被害人以“注册费、押金、解冻费”等名义支付各种费用,并盗取账号。骗子以出售游戏外挂、游戏代练、解除游戏账号冻结、解除游戏防沉迷限制等为事由,诱骗被害人汇款实施诈骗。游戏消费要量力而行,不要轻信“低价充值”和“高价收购”,不要在非官方网站上进行游戏账号交易。

冒充熟人诈骗

骗子利用QQ或者微信冒充被害人的亲人、同学、朋友与对方取得联系,称遇到紧急情况向被害人借钱。任何人通过QQ或者微信借钱都要提高警惕,一定通过电话或视频通话等渠道与当事人核实。

注销校园贷诈骗

骗子冒充网贷平台工作人员,称被害人之前开通过校园贷、助学贷等,需要消除校园贷不良记录,或不注销会影响个人征信,诱骗被害人在正规网贷网站或互联网金融APP上贷款后,转至其提供的账户上,从而骗取钱财。

作为学生,离我们最近的就是冒充老师、冒充校方、打着“校园补助”幌子等进行的诈骗。那么如果遇到这类情况,我们又该如何应对?

01|冒充老师诈骗

骗子潜入家长微信群或QQ群,冒充班主任实施诈骗的事件层出不穷。这些骗子或以预收学费的名义,或称学校开设补习班,要求收取补习费用,或借题发挥,蹭“新冠疫苗”热度对家长进行诈骗……由于其头像和昵称设置成与老师相同,发布的内容和平时教育行政部门下发通知高度相似,部分家长信以为真,导致被骗。

家长如果收到,“交费”“转账”等信息通知,可通过电话、视频等方式核实,不要急于转账、汇款,一旦发现可疑情况,请保存好相关证据并及时报警。

02|冒充校方群发短信诈骗

不法分子通过伪基站发送带有木马病毒的短信链接,诱骗机主打开链接,实现木马程序的自动安装,从而控制机主手机,盗取个人信息,进而实施诈骗。开学季,家长孩子们需特别留心关于交学费、查课程、查成绩、致家长的一封信、核对家庭资料、查看孩子体检结果、学费减免等内容。

如果收到含有以上几类内容的信息,一定要提高警惕,不确定的可以联系班主任核实情况,千万不要轻易汇款或点击不明链接,防止造成财产损失。

03|“校园补助”诈骗

“您获得我校教育补助金,请点击领取!”不法分子利用伪基站、木马链接等手段,以学校名义发送申领教育补助金短信,要求学生点击链接或回复个人银行账户信息。

涉及隐私及个人银行账户的信息,都请高度警惕,请通过多种正规渠道加以核实,切勿盲目轻信。

04|非法校园贷款诈骗

“校园贷”也称“校园网贷”,是指一些网络贷款平台面向在校大学生开展的贷款业务。只要你是在校学生,网上提交资料、通过审核、支付一定手续费,就能轻松申请信用贷款。

近年来,高利贷披上了“校园贷款”的外衣,将罪恶的魔爪伸向了纯洁的校园,很多学生因涉世未深,缺乏判断能力,便轻易陷入“校园贷”泥潭。

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,抵制盲目消费、跟风攀比的诱惑。如有正当资金需求的,应当通过正规金融机构办理。(如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、国家助学贷款)

一旦遇到诈骗,请留存相关证据,第一时间与老师和家长商量,涉及人身威胁的应当立即报警。

05|注销校园贷诈骗

“注销校园贷”诈骗手法主要分为两类:

一是针对有注册网贷平台账号或有贷款记录的,诈骗人声称“根据国家相关政策需要配合注销账号,否则会影响个人征信”;

二是针对无注册网贷平台账号或无贷款记录的,诈骗人则称“你的身份信息被盗用注册了网贷账号,需要配合注销,否则会影响个人征信”。

由于诈骗人能够准确说出对方的真实姓名、身份证号、学校名称,甚至消费记录等隐私信息,容易让学生放松警惕。有的诈骗人还主动将自己的身份证件、工牌等信息向学生展示以获取信任,导致学生最终将从网贷平台提现的借款全部转入骗子提供的名为“清查账户”,实为诈骗人的个人账户。

家长如果收到,“交费”“转账”等信息通知,可通过电话、视频等方式核实,不要急于转账、汇款,一旦发现可疑情况,请保存好相关证据并及时报警。

日前,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》。一起来学习吧——

电信诈骗方法层出不穷

只有提高警惕

才能防患于未然

避免上当受骗

上一条: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 | “红色薪火”理论宣讲团优秀作品展播
下一条: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 | “红色薪火”理论宣讲团优秀作品展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