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提出的“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,着力讲好党的故事、革命的故事、英雄的故事,厚植爱党、爱国、爱社会主义的情感,让红色基因、革命薪火代代传承”的重要指示精神,数学科学学院“红色薪火”理论宣讲团特推出“聆听铁人故事”理论宣讲栏目,旨在让数科学子继续大力弘扬大庆人艰苦创业、接力奋斗的精神;让数科学子继续大力弘扬大庆人敢于善于转化发展条件的精神;让数科学子继续大力弘扬大庆人讲求科学、“三老四严”的科学求是精神;让数科学子继续大力弘扬大庆人胸怀全局、为国争光、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奉献精神。
宣讲人:2021级四班吴怡
1966年春,应阿尔巴尼亚工矿部的邀请,中国派一个石油代表闭去帮助阿尔巴尼亚搞巴托斯、钻林两个新油田设计。王进喜和大庆另一名代表陶冰华随团前往。
6月4日,代表团一行12人登机,前往阿首都地拉那。这是王进喜一生当中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出国。这位43岁的西北汉子,坐在万里高空的飞机上,眼前是朵朵的白云,近得仿佛伸手就能够着。此时此刻,他的心情是不平静的。想想看,自己国家石油还没搞好呢,又怎么好意思帮助兄弟国家搞新油田设计呢?这样一想,更增强了他为祖国石油事业奋斗终生的决心和信心。在布达佩斯候机时,他们参观了“世界万国博览会”。博览会上,我国的展品也占有一席之地,虽以轻纺工业品为主,但产品琳琅满目,南来北往的观众络绎不绝,前来观瞻。王进喜见此情景十分高兴,感到由衷的自豪。他想,旧中国,哪有我们国家的位置。只有在共产党、毛主席领导下的新中国,人民才能够扬眉吐气,昂首挺胸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。
6月13日,他们来到地拉那。在阿期间,王进喜的任务是介绍大庆石油会战的情况。每到一处,他眉飞色舞的讲解、热情洋溢的手势,赢得了全场观众阵阵的欢呼声和如雷般的掌声访问期间,他每到一个井场,都主动上前和钻井工人握手、拥抱,在井场上转来转去。通过翻译,和石油工人热情交谈,条件允许的话,就走上钻台扶一会儿刹把,亲身体验一下钻井。有时,他还和阿方工人一起交流钻井技术措施,为提高阿方的钻井速度出谋划策。有一天,在一个井队参观,他发现泥浆太稠,有点儿流不动了,这样下去,钻井速度肯定会很慢,他就赶紧给当班干部提了出来。
一天,阿工矿部长陪同他们参观,在介绍情况时,说到阿尔巴尼亚180万人口,已实现了生产石油近百万吨“平均每人每年半吨油”。王进喜听完震惊了。
了解到这个信息以后,王进喜陷入了久久的沉思和自责当中。他觉得他不配帮助人家发展石油工业,人家国家虽小,但已经实现了平均“每人每年半吨油”的目标。我们国家是个大国,虽然石油工业发展迅猛,可平均到每个人才有多少呢?
从此这个“半吨油”如同那个“煤气包”一样,压在他的肩上,成为他继续前进的动力。实际上,早在1965年7月召开的石油部政工会上,他就提出了“全国每年每人半吨油”的奋斗目标。
7月24日,王进喜在会上作了一个长篇发言,引起了巨大的反响。在这个发言的结束部分他讲了这样一段话:“我感觉要把我国石油落后的帽子彻底拿掉,得干。要多打井、多找油,要打生产一千吨的、八百吨的(高产)井,打四千、五千公尺的深井。总想要在我们国家每一个省里边找出油口来……将来我们国家的石油啊,按我们国家六亿五千万人口算,一个人搞上半吨石油我想就可以。报上说基本自给了,就是说还缺一点儿,还没有全部过关。我看我们国家六亿五千万人口每人搞上半吨石油,有可能。可能不可能呀,我也是冒说的。我想有我们党,有毛主席,有我们部党委,有我们全体职工,我看有可能性。”
从甩掉“煤气包”到为实现“半吨油”而奋斗,是这位有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国家主人翁一次思想的飞跃。